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博物馆日】有声海报丨千年礼乐里的华夏文明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国际博物馆日】有声海报丨千年礼乐里的华夏文明

来源:光明网2025-05-18 08:06

  【国际博物馆日】

贾湖骨笛以鹤骨震颤出8000多年前的音阶

曾侯乙编钟在青铜共振中重构十二律吕的宇宙

九霄环佩琴的丝弦震颤盛唐文脉的月色

石排箫的十三孔青石封印着悠扬的楚国韶乐

……

你听见的不只是器物之鸣

那是来自文明基因的自我言说

……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

让我们跟随器物之眼、音律之耳

触摸文明的呼吸

倾听“何以中国”的声学密钥

  贾湖骨笛

  我是沉睡在鹤骨中的“远古歌者”,8000多年前,我的第一声清鸣唤醒了淮河流域的晨曦。先民以丹顶鹤的尺骨雕刻出我的身姿,我是中国音乐史的开端,开启了中华音乐文明之源。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王孙诰编钟

  我是楚国王权的青铜回响,二十六枚甬钟列阵如军,每一击都震颤着春秋的庙堂。我将《诗经》的雅言化为钟磬合鸣。楚王宴饮诸侯时,我的“阑阑锽锽”之音是威仪的宣言,我的出土即是明证,集中体现了皇室威严、古朴、辉煌、凝重之大气。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曾侯乙编钟与编磬

  我是战国青铜铸就的宇宙音阶,六十五件钟磬悬于曲尺架上,十二律吕自成天地。一钟双音的奥秘,让现代学者惊叹于先秦工匠的声学智慧。如今,我的复制品在异国奏响,青铜震颤的不仅是音波,更是中华礼乐文明对“和而不同”的永恒诠释。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唐代雷氏古琴(九霄环佩)

  我是盛唐文人指尖流淌的月光,雷威斫制的桐木琴身,承载过苏轼的“沧海老龙吟”,浸润过黄庭坚的“超迹苍霄”墨痕。千年后,李祥霆先生一抚《流水》,松透圆润的泛音仍能催开墨梅数点。我不是一件“死物”,我是用丝弦连结着李太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时空甬道。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石排箫

  我是春秋楚墓中的石化天籁,十三根骨管排列如凤凰垂翼。当淅川的工匠以毫米级的精度打磨管壁,他们创造的不只是乐器,更是对《诗经》“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具象化信仰。箫声袅袅,我的音孔里见证着彼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创造力。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点我!聆听来自千年的礼乐之声)

 

文案/海报:袁晴

音频支持:李伯玺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