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嗒嗒”作响的电报机、人工转接的“摇把子”电话、“巨无霸”造型的“大哥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互联网服务器……这些通信设备起始于战火硝烟,见证着红色电波响彻民族解放的万里长空,也见证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电信事业不断发展演进,它们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珍贵记忆。刚刚过去的5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特别甄选8件文物,以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创新形式,生动讲述我国电信事业跨越时空的发展故事。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网线,将中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三十多年前,连我自己都很难想象,互联网将怎样改变这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古老东方大国。三十多年后,从我起步的中国互联网,已经造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如同水和空气一般,渗入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绽放出逐浪时代潮流的万千景象。”
——来自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的自述
文物简介:
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1994年4月15日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当年,中科院高能所在这台服务器上推出了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站www.ihep.ac.cn,在向全球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动态的同时,还设立了向世界展示中华灿烂文化和历史的栏目“Tour in China”,随后逐渐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等部门都曾经借这一窗口对外发布消息。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李春鹏 统筹:唐颖 储佩君 文案:孔繁鑫 制作:曾震宇 李飞 设计:杜丹
光明网、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联合出品
更多内容欢迎扫码关注“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