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5月18日,“文明互鉴,共筑中泰友好未来”第三届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国北京、泰国曼谷同步启幕。
本次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以“文明互鉴 共筑中泰美好未来”为主题,作为中泰人文交流的桥梁,开展“自然灾害下的遗产保护”双城对话、“光影中轴 古建华风”主题展览与文化展演“三个一”文化工程。
开幕式上,中泰友好协会原会长石广生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梁益祥在致辞中表示:“值此泰中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历经半个世纪构建的经济社会纽带——尤其是文化领域的深厚联结,完美诠释了‘中泰一家亲’的真谛。”
中国驻泰公使衔参赞常禹萌进一步表示:“人文交流是中泰关系的基石。近年来,中泰文化交流持续升温,文化已经成为联结两国人民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成为跨越国界、共商共建共享的时代课题。”
泰国文化部副部长蓬鹏·威帕蒂蓬米帕表示此次活动是在纪念泰中建交5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举行的,象征着两国长期紧密、稳固的关系,尤其是在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始终扮演着连接两国人民情感的桥梁。活动旨在推动文化、艺术以及建筑遗产的保护合作,充分展现东盟文化根脉的深厚底蕴。作为值得我们传承给子孙后代的重要文化遗产,这些成果理应被珍惜与弘扬。
开幕式后,清华大学吕舟教授发表《北京中轴线历史与申遗》主题演讲,系统阐释历时12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作为“东方文明轴线”的世界遗产价值。泰国文化遗产专家Hatthaya Siriphatthanakun则以大城府保护实践为例,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传统水资源管理、灾害抵御能力建设等议题,分享泰国在古遗址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探索。
作为本届活动的重要环节,“光影中轴 古建华风”图片及模型展在北京与曼谷会场同步亮相。展览特邀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袁毅平、世界遗产影像学家梅生和跨界建筑摄影家林铭述三位名家创作,通过呈现北京中轴线百年演变的文化脉络与时代印记,呼应城市与文明在岁月更迭中的韧性与延续。
据介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从2023年“华彩丝路 匠心筑梦”,到2024年“以传承见未来”,再到今年共赴“文明互鉴,共筑中泰友好未来”,从“一带一路”十周年的时代高度,到推动青少年教育交流的深度融合,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从内涵到实践持续走深走实。未来,这一“遗产保护+文化交流+平台”国际文化交流模式将致力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典范。(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