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雯
说到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一定绕不开岭南画派,这个20世纪初由广东画家所开创的中国画流派,与京津画派和海上画派共同成就了近代中国画的改革与发展。岭南画派是中国画流派,20世纪初的广东只有中国画吗?来到北京画院美术馆“艺事早南天——胡根天与20世纪广东西画启蒙”展览现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岭南美术开拓者胡根天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1992年9月在《羊城晚报》发表过一首诗“纵横艺事早南天,赤社西风引在前。纪念诞辰师百岁,难忘导向得先贤”,以纪念老师胡根天的百岁诞辰和他对岭南艺术界所做出的贡献。
一百年前,一批年轻人从广东陆续走出国门,他们将国外的文艺理念与人文思想带回家乡,成立美术社团、举办西画展览、创立美术学校……一场前所未有的西画启蒙运动在广东拉开序幕。胡根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胡根天于20世纪初赴日学画,回国后成立西画社团“赤社美术研究会”,举办了广州第一个西画展览。他创办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培养出李桦、吴琬、赵兽、张松鹤、赖少其等优秀毕业生,并在多所学校任教,关山月、欧阳山、廖冰兄等人都曾随他学画。他还是广东文博事业的开拓者,从博物馆、美术馆、文史馆到画院、文联、美协,都留下他探索实践的身影。
侨乡之子的学画之路
1892年9月26日,胡根天出生在广东开平,父亲赴美务工四十余年。与众多华侨家庭一样,胡根天与两个哥哥均由母亲黄氏抚养长大。母亲虽不识字,但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胡根天幼年起在家乡念私塾,科举考试废除后,15岁的他到苍城镇上开始接受新式的高等小学教育。
不同于旧式私塾只读四书五经,新式学校设有图画课,教材是由商务印书馆从日本引入的画册,包含静物、人像、风景等不同题材。胡根天的西画启蒙从这些教材开始,通过铅笔画的临摹初步掌握了西洋画的形象表现技法。同时,他也开始接触传统中国画,他在学校自学了《芥子园画传》《十竹斋画谱》《古今名人画稿》等中国画入门书目,家人还帮他找了位擅画花鸟的老师,周末带他上门去请教。除了画画,他还喜欢看小说,当时最流行林纾翻译的西方小说,他在学校看完了几十部。
1912年,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决定增设图画手工科,图工科招收两个班级,甲班培养中学教师,学制两年,乙班培养小学教师,一年即可毕业。高等小学毕业的胡根天随即报考,顺利进入乙班。
到广州上学后,城市生活为胡根天提供了更多自我探索的机会和条件。这一年,他不仅积累了铅笔写生经验,还尝试了水彩点染,中国画除花鸟山水外,也开始创作达摩、钟馗、仕女等人像题材。有一次路过惠爱街(今中山路)大马站口一间照相馆,他被橱窗里两幅一米多高的油画吸引,便进店询问店员是用什么颜料绘制的,店员告诉他这是外国颜料,本地买不到。于是,他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用颜料粉和核桃油自己调制油画颜料,还用锌铁板做了调色板,加上写字用的毛笔、小刷子以及硬纸板,开启了最初的油画创作。
1913年,21岁的胡根天成为一名小学教员,并将原名“毓桂”改为“根天”,意为“托根天上,超尘脱俗”。1915年5月,胡根天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开启专业的西画学习与训练。这所位于东京上野公园的美术学校在20世纪上半叶为中国培养出130多位年轻画家,他们在这里接受到系统的西方美术教育,融合写实主义与印象派画风,成为20世纪初中国西画风格的重要基石。
留日期间的胡根天已经展现出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入学不久,他便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发起的“中华美术协会”,积极参与到展览活动中。这个由20多位中国留日学生组建的美术社团藏龙卧虎:陈丘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与胡根天一起成立赤社美术研究会;严智开创办了天津市立美术馆,这座最早面向公众开放的美术馆是现在天津博物馆的前身;雷毓湘前往香港,投身实业救国;江新(小鹣)创立天马会,留学法国成为雕塑家;李廷英回到家乡,成为云南省立美术学校校长;陈抱一、许敦谷等人,则与胡根天一样投身艺术运动和美术教育事业。协会里还有多位女会员,其中的徐芷龄和李殿春回国后都参与了胡根天筹办的“赤社第一次西洋画展览会”。
1919年,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胡根天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按照学校的传统,每位毕业生都要完成一件自画像留在学校,这些自画像如今都收藏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从赤社到市美
展览位于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展厅,从展览海报到每个区域板块的介绍,都以一页报纸的形式呈现。二层展厅外还设有一座报亭,用来发放《艺事早报》——这是一份专为展览发行的小报,报道了胡根天和20世纪初一批活跃在广东地区的艺术家。在报亭免费领取一份《艺事早报》,如同获得一张时光隧道的门票,时间回到了1921年。
1921年8月,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的许崇清邀请胡根天回广州筹建西画社团和美术学校。同年10月1日,“赤社第一次西洋画展览会”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举行,展出赤社成员创作的油画、水彩画、色粉画、木炭素描、铅笔速写等西画作品160余件,宣告了“赤社美术研究会”的成立。
“赤社”是一个专门研究西画并且进行西画教学的美术社团,最初的成员多为胡根天留日期间的友人——陈丘山、雷毓湘、徐芷龄、李殿春、崔国瑶等,还有留美油画家梁銮,以及广州本地擅长水彩画的徐守义(东白)、梅雨天等年轻人。如此大规模的西画展览在广州是第一次举办,比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还要早三个多月。一连七天将160多件西画作品直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给当时的广州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1922年4月,胡根天在赤社基础上创办了华南地区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学校在中央公园里搭葵棚作临时校舍,由许崇清兼任校长,胡根天任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职务。市美在创始之初虽只开设西画专业,但参考日本现代美术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师徒制到现代院校教学的转型,构建起了广东地区早期高等美术教学体系。
展厅里赤社和市美的区域各有一面文献墙,除了老照片,还有许多作品图像,多是赤社成员和市美师生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在这里能够惊喜地发现,李铁夫、冯钢百、黄潮宽、关金鳌、关良等留学归国的艺术家原来都曾加入过赤社,与胡根天一起推动了西画的传播与发展。
一场西画的启蒙运动
我们手上拿着的是笔与调色板;我们眼中映着的是森罗万象的自然;我们的胸中只有赤诚的心和赤热的血。——《赤社宣言》节选
展览中有一张胡根天绘制的《漫画人物表情教学示范》和一组市美学生创作的爱国漫画。上世纪20年代,胡根天很喜欢当时流行的两份刊物,一份是潘达微等人主编的《时事画报》,另一份则是由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创办的《真相画报》,这两份画报为他埋下了时事漫画的种子。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发起省港大罢工支援上海五卅运动,7月,胡根天作为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校长,带领师生支持省港大罢工,他们创作了一系列反帝宣传漫画发表在媒体上,以此揭露社会黑暗,讽刺政治腐败。
1938年,学校在战火中被迫解散,市美虽然只办学16年,却先后聘请过一批著名画家任教,带来不同风格的现代艺术知识及理念,开创了广东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
如果说胡根天等人使西画在广东落地、生根,那么李桦、吴琬、赵兽、梁锡鸿、陈烟桥、赖少其、张松鹤、黄笃维等一届又一届年轻艺术家从市美出发,便是西画在这里发出的新芽。他们投身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用艺术的力量回应现实,以新的美术浪潮推动社会进程。
对于20世纪的广东乃至全国来说,胡根天与赤社成员、市美师生共同发起的这场西画启蒙运动是一次开拓性的壮举,本应与“岭南画派”共同闪烁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星空。虽然曾被历史的迷雾短暂遮蔽,但在这场展览里,他们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展览:艺事早南天——胡根天与20世纪广东西画启蒙
展期:2025.7.11-8.24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