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杰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3篇《不苟》篇。
浮躁,似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习惯了追求效率、追逐短期的成功和当下的满足,往往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无论是在职场的激烈竞争中,还是在日常琐碎的家庭事务里,我们的身心都容易被外界的压力和焦虑所包围,逐渐迷失自己。浮躁让人心浮气躁,失去对事物本质的感知,丧失真正的自我。那么,如何去除浮躁,找到真实的自己呢?
荀子与浮躁的对抗
荀子的思想中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他在《不苟》篇中明确提出,去除浮躁、活出真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他特别强调“不苟”,即不轻率、不随便、不浮躁。荀子认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态度,会让人失去对事物本质的判断,也无法静心去做一件事情。而能保持冷静、坚持原则的人,才能最终走得更远。
在荀子看来,浮躁的表现有很多种,最明显的便是我们对待事物的心态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决策或冲突时,急于求成,迫切希望迅速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却忽视了过程中的细节和真正需要投入的时间。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过于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去除浮躁,找到真实的自己呢?荀子在他的学说中提供了几个去除浮躁的核心建议。
修身养性,内求平和
荀子认为,修身养性是去除浮躁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通过内省和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为,保持心灵的平和。浮躁通常来源于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真正的修养则能帮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荀子教导我们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观察自己的欲望、情感和行为,找出那些不必要的急躁和冲动,从而通过自律来调整心态,回归内心的安宁。
目标明确,耐得住寂寞
浮躁与急功近利的背后,是缺乏长远目标和耐心。荀子提到,“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浮躁的人往往对眼前的诱惑和短期利益趋之若鹜,但最终会因为急于求成而失去更多。因此,要想保持真我,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长期目标,耐得住孤独和寂寞,不因一时的波动而轻易改变方向。只有在稳定的目标引导下,我们才能避免因为浮躁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
荀子在《不苟》篇中告诉我们:“修身须从不苟开始。”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急于一时,而应以稳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阶段的修炼,无论是在事业、家庭还是内心成长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长久的成就和内心的满足。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慢慢地坚持,我们才能从浮躁中抽离出来,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内在平静。
去除杂念,专注当下
浮躁往往源自过多的杂念。我们往往不愿意静下心来,去聆听内心的声音,而是不断被外界的噪声所干扰。荀子提倡“正心修身”,让内心的欲望得到平衡,使外在的浮躁不再影响我们对自己目标的专注。保持真我,便是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不为外界的繁杂所动,不为未来的焦虑所扰。
现代人的浮躁困境与荀子智慧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社会中,浮躁几乎成为了每个人的“隐形负担”。手机的通知、社交媒体的推送、无尽的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迷失自己。
然而,荀子的智慧告诉我们,浮躁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通过修身养性、设定明确目标、慢慢积累以及专注当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内心的调整,去除浮躁的影响,保持真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活出自我本色,也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满足。
因此,荀子的教诲不仅适用于古代,更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逐步修炼自己,去除浮躁,便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真实,走得更远,活得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