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地名积淀着城市发展的文脉基因,一个个鲜活的地名里,蕴含着浒墅关的文化魅力。日前,苏州市第四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单公示,浒东运河成功入选。
浒东运河之名,源于其自浒墅关流向相城区原东桥镇的走向。在浒墅关段,这条运河古称疁溪,又因河畔龙华寺又被称为龙华塘。据《浒墅关镇志》记载:龙华渡口始于明朝立关后稽查过往船只的船埠,后渐为渡口。民国时期立为镇中心渡口,位于浒墅关中竹青弄口至龙华桥堍,渡距30米。1969年,大运河首次拓宽,移建浒墅关桥后,止渡。
浒东运河凭借清晰的历史记载与明确的地理标识,在地方历史与水利研究领域获得高度认可。且《浒墅关志》中对河畔龙华寺始建于宋宝庆年间(1225—1227)的记载,有力佐证了运河的历史渊源,使其成为研究南宋时期地方水利发展的重要依据。
浒东运河的知名度体现在多维层面。时间维度上,近八百年的历史让浒东运河成为苏州地方史中的重要篇章;空间维度上,其贯穿浒墅关与原东桥镇,9千米的河道沿途串联多个村落与标志性桥梁,是区域内显著的地理坐标。
它的延续不仅保留了与浒墅关历史变迁相关的记忆,更因作为连接浒墅关与东桥的水道,在当代仍承载着一定的运输与地理标识功能,让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得以传承。从明朝至今的发展中,其续用为研究区域航运史、地名演变史提供了鲜活线索,成为连接古代钞关记忆与现代区域交通的重要文化符号。
近年来,浒墅关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丰硕。在此前公布的苏州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蚕校渡口”“三里亭渡口”“龙华渡口”成功入选。
地名蕴藏了宝贵、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地名文化就是保护独特的地方文化与乡土情怀。浒墅关将不断加强对地名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推动地名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浒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