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2日,由沄影主办、新华网承办的天工开物·数字艺术暨“沄影”数字文旅专题发布会在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举行。
发布会邀请各省市文旅相关单位、央媒代表、科技企业及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旨在通过前沿科技与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探索文商旅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图为活动现场
科技+艺术:打造文旅产业新引擎
发布会以“科技为笔、艺术为墨”为核心理念,聚焦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的革新价值。新华网党委常委、监事会主席谭玉平,中国建筑装饰集团原纪委书记陈锐军作为特邀嘉宾为大会致辞。两位嘉宾展望了“数字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携手并进的广阔未来,期待跨界合作与创新应用,擘画科技赋能文旅的未来图景。
图为新华网党委常委、监事会主席谭玉平致辞。
图为中国建筑装饰集团原纪委书记陈锐军致辞。
现场展示了“沄影”数字文旅专业服务平台的技术成果,并联动上海白日梦科技、布比科技等单位协办,呈现AR交互、区块链确权、数字艺术品拍卖等创新应用场景。通过“恒远宏大”“妙笔生华”“筑梦神州”“风之相貌”“天光沄影”五大主题演绎单元,多维展现科技赋能的文化遗产活化、艺术表达升级及文旅体验重构的多元可能。
会上,艺术家李恒分享了以重彩山水画记录国家工程背后的创作故事,他将现实场景中的桥梁、高铁、城市天际线等工程元素融入山水图景之中,用数字技术呈现工程建设等文化遗产,作品不仅延续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意蕴,更突破静态表达边界,实现了艺术语言的延展与再生。
图为艺术家李恒分享了以重彩山水画记录国家工程背后的创作故事。
谭玉平分别为每幅作品创作了主题诗词,写尽工程建设者的艰辛,更颂出大国崛起的豪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妙华则以笔墨之美为数字文旅注入诗意内涵,诠释时代工匠精神。
图为青年女高音曹亚琼现场朗诵诗歌。
青年女高音曹亚琼以 “中西合璧” 的声线跨界演绎该系列艺术作品中《川藏公路》《风力电场》《中国高铁》三首诗词,与李恒的画、谭玉平的诗、李妙华的字构成诗书画声多维对话,共赞中国工程奇迹。
图为现场展示AR技术二次创作的艺术作品。
图为现场展示沄影IP形象“点点”。
现场,沄影平台联手李恒,共同启动了“天工开物艺术作品AR数字艺术进校园”以及“天工开物艺术作品文化和旅游专题研学”两个项目。
“天工开物艺术作品AR数字艺术进校园”项目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二次创作,打造沉浸式的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在虚实交融中带领青年学子走入“大国工程”背后的艺术世界,感受科技与艺术的双向奔赴;“天工开物艺术作品文化和旅游专题研学”项目,则进一步拓展了艺术与工程、文化与旅行之间的对话维度。观众不仅能实地探访港珠澳大桥、高铁枢纽等超级工程现场,也能在慢旅行中体味古城烟火气与非遗技艺传承。而李恒笔下的建筑工程图景也将作为研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观众在真实触摸之外,获得来自艺术视角的深刻共鸣。
政企协同:搭建发现美丽中国·数字文旅战略合作共同体
活动现场特设“政企合作对接环节”,为各地政府文旅部门、前沿科技企业与全国高校搭建资源互联平台。联合产、学、研多方力量,实现智慧文旅建成及产业升级的成果转化。与会人士深度解读当下数字文旅发展政策,力求更好地把握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变革红利,携手沄影共建“发现美丽中国·数字文旅战略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新生态。(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