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模样?是志同道合的人生志趣,是无限缱绻的儿女情深,是义无反顾的奔赴,是互相扶持的成长……今天是七夕,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关于爱的节日,我们来看看革命者的爱情。在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他们的爱情成为艰难岁月里的温暖慰藉。
刑场上的婚礼
周文雍,生于1905年,广东开平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铁军,原名陈燮军,生于1904年,广东佛山人。1924年秋,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将原名燮军改为铁军。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投入广州起义准备工作。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准备广州起义。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敌人逮捕。
在狱中,他们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判处他们死刑。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周文雍和陈铁军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
在行刑前,敌人问周文雍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和陈铁军照一张合影。铁窗下,周文雍缓步走到陈铁军的面前,二人大义凛然,拍下了临刑前的最后一张合影,作为给党和同志们的永别留念。
资料照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1928年2月6日,周文雍与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在行刑前,周文雍“将围颈之巾转绕其妻(陈铁军)颈上,并与之握手;其妻则手持周颈部之绳,使勿缚急”。
周文雍与陈铁军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随后英勇就义。
“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陈觉,生于1903年,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云霄,生于1906年,河北阜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陈觉与赵云霄由相识到相知,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迈着同样的步伐向着共同目标前进,最终结为革命伉俪。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相约为革命奉献一生。1927年9月,当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时,陈觉与赵云霄携手回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开展武装斗争。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
1928年9月、10月,由于叛徒告密,赵云霄、陈觉在长沙、常德分别被敌人逮捕,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反动当局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陈觉夫妇宁死不屈。多次审讯未果,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陈觉、赵云霄死刑。因赵云霄正有身孕,被缓期执行。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
就义前,在给爱妻的诀别信中,陈觉写道:“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是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1928年10月14日,陈觉昂首走向刑场。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
1929年3月24日,孩子刚满月,赵云霄接到了死刑判决书。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完最后一次奶后,赵云霄从容赴死。在给出生才一个半月的女儿写下的遗书中,她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血泪写就的诀别信,至今读来仍令人肝肠寸断。
“我应该在他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江竹筠,生于1920年,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咏梧,生于1915年,四川云阳县人(今重庆市云阳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雾锁山城,时年23岁的中共地下党员江竹筠突然接到党组织的指示——和一位名叫彭咏梧的同志“结婚”。彭咏梧当时是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由于地下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为更好地掩护彭咏梧的真实身份,上级领导决定由江竹筠假扮彭咏梧的妻子,并协助他完成党组织的各项任务。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绝笔》(第三季)
就这样,江竹筠成了彭太太。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经历使二人渐渐产生了深厚的革命感情。1945年,中共南方局和重庆市委批准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1948年1月,彭咏梧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残暴的敌人将彭咏梧的头颅砍下,挑到奉节竹园镇游街示众。
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江竹筠万分悲痛。当时组织上说,她可以留在重庆照顾孩子,但是她拒绝了。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她被关押在重庆的渣滓洞监狱,为得到重要情报,敌人对她严刑审讯。施刑的时候,她一次次晕死过去。特务用冷水、辣椒水泼她,让她清醒过来。面对这样一种残酷的环境,她没有改变共产党人的意志,所以大家尊称她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9岁。她英勇牺牲时,距重庆解放仅剩16天。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他们至真至诚、无怨无悔、坚定执着、舍生取义,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缩影。
“誓与密码共存亡”
董健民,生于1923年,河北静海县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钟琪,生于1921年,祖籍献县淮镇李家洼村,后来寄居山西省太原市。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16岁的董健民在叔叔董秋斯的引导下,与两个姐姐一起渡海南下,辗转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1940年,董家三姐妹又一同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董健民也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年仅18岁的董健民进入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科工作,成为了一名机要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她结识了一位名叫钟琪的共产党员。1942年,这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延安枣园的窑洞里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婚礼。两人的结婚誓言不是白头偕老,永不分离,而是“誓与密码共存亡”,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资料照片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董健民和钟琪夫妇被派遣到东北局工作。夫妻俩告别曾经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带着刚满两岁的孩子乘船从海路奔赴大连,再走陆路秘密进入东北。一路上,靠着他们敏锐的洞察力,逃过了无数特务的眼线。
1946年,当他们乘坐的商船驶进渤海水域时,遭到国民党军舰的拦截。炮弹击中了他们乘坐的商船,两岁的孩子也被弹片击伤;接着,国民党军警要登船检查、搜捕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董健民、钟琪夫妇作出了抉择:宁可牺牲全家人的生命,也不能让党的机密落入敌人手中。于是他们把所携带的密件贴在胸前,把受伤的孩子搂在怀中,一家三口紧紧抱在一起,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为党的事业壮烈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卫护了党的秘密事业,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我可以代替他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
田波扬,1904年3月生,陈昌甫,1905年6月生,都是湖南浏阳人,两人于1921年结为夫妻,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田波扬领导和组织湖南及长沙等地的学生运动,发动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北伐战争,陈昌甫则协助田波扬工作,一同参加革命活动。他们夫妇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
资料照片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叛变革命,制造了“马日事变”,湖南陷入白色恐怖中。为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大屠杀,田波扬和陈昌甫不顾个人安危,在长沙开展反抗斗争。但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扬、陈昌甫夫妇等8位同志被捕。敌人对田波扬施以酷刑,要他自首和说出党的秘密。田波扬的回答铿锵有力:“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移!”“我走的道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敌人还妄图以夫妻之情威胁陈昌甫,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大义凛然地回答敌人:“我可以代替他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血债一定要偿还!”
1927年6月6日凌晨,残暴的敌人枪杀了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牺牲时,田波扬年仅23岁,陈昌甫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以你之名,冠我之名”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生于1899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缪敏,原名缪细姩,江西弋阳人,生于1909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细姩,我想把我名字当中,志敏的‘敏’字送给你。”在电视剧《可爱的中国》里,方志敏对新婚妻子缪细姩(缪敏)说自己身无分文,只有这样一件特别的礼物。
而比剧中情节更浪漫的是,方志敏后来给妻子取化名“李祥贞”,与自己所用化名“李祥松”都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方志敏夫妇在赣东北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都喜爱歌舞、戏剧,有时还会在工作之余一起排练节目。
后来,敌人“围剿”愈加凶猛。1935年1月,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不幸被捕,后被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看守所。在狱中,方志敏将囚室化作书室,利用敌人给他写悔过书的笔墨纸张,开始秘密创作。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深情地写道:“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
入狱后的第6个月,方志敏收到一份报纸,上面刊载了《方志敏之妻被擒经过》一文,这又是国民党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劝降威胁的手段之一!钱协民说,缪敏被关押在南昌女子监狱,与这里仅一墙之隔,只要他完成一个倾向于国民党的手续,就可以见到妻子。对此,方志敏断然拒绝:“处在这事无两全的时候,我只有走死的一条路。”回到囚室后,方志敏写下一封《给我妻缪敏同志的信》以明志。监狱高墙另一侧的缪敏也与丈夫有着同样的信念与决心:“为了革命,不见!”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绝笔》(信仰篇)
“我们为革命而生,愿为革命而死。”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缪敏曾回忆说:“我与他恋爱是在南昌,与他分别也在南昌。”寥寥数语,尺素情深。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光明前途已成为现实,方志敏曾写下的话语,仍激励着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以后的藏书都盖上我们的结婚喜章
何孟雄,湖南酃县人,生于1898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缪伯英,湖南长沙人,生于1899年。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
热播剧《觉醒年代》里有这样的桥段:工读互助社里,女青年易群先突然当着大伙儿的面向何孟雄表白,而何孟雄十分慌张地说:“对不起易同志,我已经有心爱的人了。”
有观众在弹幕上说出这对真实情侣的名字:何孟雄、缪伯英。
龙华烈士纪念馆珍藏着这对英雄夫妇的照片和遗物。其中,一本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上盖有“伯雄藏书”印鉴,而这正是两人的结婚喜章。
何孟雄、缪伯英都来自湖南,生于1898年的何孟雄大缪伯英一岁。何孟雄从小学习成绩优良,读书期间,他就开始接受新思想。1918年夏天,何孟雄赴北京参与留法勤工俭学筹备活动,在法文专修馆学习,半年后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在校参与革命运动期间,何孟雄结识了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缪伯英,她对新思潮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后,何孟雄与缪伯英经常一起去北大聆听李大钊的课程,很快成了李大钊的得意学生。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绝笔》(第二季)
1920年11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从青年团员中吸收缪伯英、何孟雄等5人入党,缪伯英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名女党员。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绝笔》(第二季)
年纪相仿而志同道合,使相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1921年,何孟雄和缪伯英在北京中老胡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李大钊作为证婚人,在致词中称赞他们是“党内一对为了共同的理想信仰而奋斗的英雄夫妻”。
夫妻二人合制了“伯雄藏书”图章,取各自名字中的一个字刻在一起,愿一生心心相印、厮守到老。
许多年后,人们找到多本盖有“伯雄藏书”红色印章的革命书籍,得以知晓这段动荡年代的爱情——两人约定:既然是因共同的理想结合在一起,以后的藏书都盖上我们的结婚喜章,用共同收藏的书籍见证我们的爱情和革命事业。
图片来源:CCTV-4《国家记忆·绝笔》(第二季)
这就是革命者的爱情,他们大多没有白头偕老,甚至没有一张合影。这些向死无悔的革命伉俪,用自己的爱与信仰,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不朽的极致浪漫。
整理:光明网李卓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