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七夕话“巧智”,浪漫亦满怀。当下,不少人将七夕简化为“东方情人节”,但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这个起源于汉、绵延两千多年的节日,除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外,还有一个更为生动的精神内核——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劳动的敬畏。
在古代,女孩们聚在一起“穿针乞巧”“蛛丝卜巧”,这些看似神秘的仪式,比拼的是手艺高下、检验的是心灵手巧,呈现的是“巧非天生,必得于勤”的集体共识。这些活动共同构建了超越时代的价值体系:“巧”源于勤学苦练,“智”来自反复实践。
今年的七夕巧遇开学季,不妨把“乞巧”当作“开学第一课”,让这份对巧思与智慧的追求,成为日常求知的行动自觉。在知识迭代日益加速的今天,“潜心学技”早已从提升自我的“增值选项”,转变为立足时代的“生存必需”。
对“巧”“智”的追求,同样是我们今天需要的现代职业精神,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像“穿针”一样追求精准,像“观蛛”一样锻炼敏锐。不满足于重复作业,而是要主动寻觅更加“巧智”的手艺技能、创造性思维,追求工匠精神,对抗职业焦虑与浮躁风气,获得成就感与持续成长的动力。
七夕的浪漫,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缱绻,也有“一生一事一匠心”的精巧。令人惊叹的“巧”,背后都是看不见的“勤”;被赞美的天赋,本质都是不放弃的坚持。让我们在沉浸体验中国式浪漫的同时,更不忘脚踏实地打磨自己、走向未来。
(内容摘编自《七夕话“巧智”,浪漫亦满怀》 ,作者:谢伟锋)
策划:李方舟 王蕾
制作:董大正 王蕾
出镜:张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