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中,发现了一件西汉时期的女俑,她那精美、端庄的造型,让人们感到震撼——这尊“塑衣彩绘拱手跽坐女俑”,现为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镇馆之宝”,后人称其为“姗姗”,取自《汉书•外戚传》中“偏何姗姗其来迟”的典故。
“姗姗”皮肤白皙,柳叶眉,发型为垂髻。她的嘴角与眉梢露出若有似无的微笑,被誉为“中国最初的微笑”。其跽坐拱手的姿态,展现了西汉宫廷女性的礼仪风范与审美取向,为研究西汉礼制、服饰及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姗姗”以三维建模和全息投影形式,在千年之后“活”了起来。以其形象制作的“虚拟数字人”,能够在展览中动态演示、互动讲解。此外,“姗姗”IP形象还被制成冰箱贴、文具、文件袋及生活用品等文创产品,融入了日常生活。(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 孔繁鑫)
塑衣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塑衣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塑衣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以“姗姗”形象制作的“虚拟数字人”。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阳陵出土的着衣式陶俑。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阳陵出土的着衣式陶俑。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阳陵出土的着衣式陶俑复原形象。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位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姗姗的博物馆商店”。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以“姗姗”IP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以“姗姗”IP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以“姗姗”IP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游客选购以“姗姗”IP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汉景帝阳陵外景。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