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万达小镇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萧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挖掘非遗的文化资源价值,通过创新创意发展,使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的活动非常盛大,体现了非遗的生命力,展现了非遗深受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的盛况。”萧放说。
他认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首先要守正,就是要把非遗传承好、保护好;第二要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思考非遗怎样才能够去贴近我们今天的生活,非遗要有生命力,就必须通过一些创新、创意、创造性转化,不断地贴近社会的需求。本次盛会,便是通过研讨、展示和媒体传播,守正创新,让全国人民和国际人士都来关注、欣赏我们的非遗,令非遗传承得到更好的动力和保障。
萧放还强调,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文旅之间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这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非常关键。只有充分挖掘非遗自身的文化资源价值,通过创新的旅游手段,才能让大家感受到非遗的价值,乃至达成文化认同。
据悉,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丹寨县人民政府承办。众多非遗保护人员和群众参加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