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山歌迎客至,八桂韵悠长。9月20日,八桂歌飘山水间——广西民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隆重上演。本次讲唱会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家大剧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委员会、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广西山歌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民间艺术与影视传播专委会、北京市八一学校联合承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荣书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刘水玉,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民协民族民间歌舞艺委会主任、大系出版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副主任韦苏文,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姚莲瑞,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骥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
讲唱会策划人、主讲人张天彤
策划并担任本场讲唱会主讲人的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她长期投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挖掘、整理、研究与传播工作。自2019年以来,张天彤教授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策划主持了十余场民歌讲唱会,以“讲唱结合”的形式为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此举广受好评。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广西山歌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天雄,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陆晓芹,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小梅共三位嘉宾参与解读广西民歌的文化基因。
助讲嘉宾郑天雄会长(左)作介绍
广西民族大学陆晓芹教授(右)讲解民歌中的文学题材和体例结构
广西艺术学院张小梅副教授(右)讲解京族音乐
讲唱会伊始,张天彤教授简要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历史地理、民族分布、民风民俗,并邀请郑天雄会长一道以对话式就“聚众会歌”的歌唱习俗展开交流。讲唱会以一曲《壮乡美》拉开帷幕,演唱者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那坡壮族民歌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艳,她以醇厚清亮的嗓音,将壮乡的青山叠翠与村寨欢腾融入旋律,歌声悠扬婉转,宛如漓江水缓缓流淌,瞬间将观众带入“山水甲天下”的八桂画卷,尽显壮族民歌的灵动与生机。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黄春艳演唱《壮乡美》
紧接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刘三姐歌谣代表性传承人谢庆良、“广西山歌王中王”黄丽琼与年轻的蒋成带来了即兴桂柳山歌对唱。老中青三人以桂柳方言见景生情,为现场观众即兴编词,以歌自报家门开头,又即兴唱到了十一国庆、九三阅兵以及来到国家大剧院,尽展“聚众会歌”的民间智慧,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气氛好不热烈。
谢庆良(右)、黄丽琼(中)、蒋成(左)桂柳山歌即兴对唱
“高山汉”在汉民族中是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独特而深厚。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乐业汉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张瀛元衔周长轮、潘根秀、杨芝维、谌银堂一众民间歌手共同演绎了高山汉民歌联唱。他们一登台便为大家演唱了开台山歌,琴声活泼动听,歌声清脆高亢,引人入胜。接下来的四首歌:《十花歌》咏花草之姿,《做鞋歌》摹针线之细,《五更歌》诉思念之情,《奴不怕》显坚韧之志,四首歌谣串联起高山汉的日常劳作与心境,生动还原了桂西山区汉族先民的生活图景。
自治区级高山汉歌谣传承人张瀛元(中)领衔周长轮、潘根秀、杨芝维、谌银堂演唱高山汉民歌联唱
近年来,“梢丽组合”活跃在各大小舞台和荧屛,该组合的四位主唱刘海嘉、潘婷、姚启媛、韦新琳皆为高校教师,她们登场带来了多民族歌曲联唱,从壮族多声部的和谐共鸣、瑶族蝴蝶歌的轻盈灵动到侗族大歌的蝉鸣阵阵,再到毛南族、仫佬族民歌的独特腔调,展现了广西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缩影。他们不仅继承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更在此基础上赋予了其新时代的表达。
“梢丽组合”姚启媛、刘海嘉、潘婷、韦新琳演唱多声部民歌联唱
“梢丽组合”的歌声落下,广西壮族天琴弹唱歌后——罗凤梅便怀抱着传统天琴登台亮相。她演唱了三首代表性曲目《唱天谣》《金龙长调》《放雁》,天琴空灵悠远的音色与她富有高难度真假声转换技巧的独特嗓音交织一起,每一曲都带着壮乡的辽阔意境,这也是壮族音乐独有的表达。
罗凤梅天琴弹唱《唱天谣》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田东仰岩歌圩代表性传承人农正甫与廖常年共同演唱了壮族古老的嘹歌。壮族嘹歌是壮族民间抒情长诗,历史源远流长,因为其唱法中每一句都“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二人共同演绎的《连情》声部配合默契,演唱技巧高超,音色纯净,感情真挚,仿佛将观众带到了歌圩场景。
农正甫(右)、廖常年(左)演唱壮族嘹歌《连情》
郑天雄会长为观众们讲解了广西文场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征,让大家对这一传统曲艺有了更多的了解。陆絮彬间说间唱地演绎了广西文场《仙境怎比我桂林》,“莫道九州无仙境,仙境怎比我桂林”表现了桂林人的闲适生活,更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她的演唱细腻灵动,委婉清丽,让听众感受到浓厚的山水柔情。
陆絮彬演唱广西文场《仙境怎比我桂林》
广西大化江南乡宫氼瑶喊歌队登场,他们身着黑色民族服饰,以高亢洪亮的嗓音演绎瑶族《喊歌》。他们的歌声穿透力极强,队员们此起彼伏的呼应在剧场回荡,歌声中既有山林的野性力量,又饱含了瑶族同胞的质朴情感,展现了他们祖先带有浓重仪式感的歌唱艺术魅力。
广西大化江南乡宫氼瑶喊歌队演唱《喊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海珍带领她的两位徒弟共同演唱了京族民歌代表作《过桥风吹》。随后,苏海珍老师带领团队成员黎春玲、苏春发、阮美霞等为大家演绎了《幸福叮当叮》,歌者们有的手持渔网,有的拖着木屐,有的踩着矮跷,还有的拿着海沙、贝壳等做的道具模仿海边自然声景,他们用歌声描摹了海风轻拂下京族人幸福美好的生活,独弦琴空灵的伴奏与苏海珍老师柔和的歌声相得益彰,让观众领略到了京族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海珍(左)演唱京族民歌《过桥风吹》
黎春玲、吴春华,苏海珍、苏春发、阮美霞、吴春华、苏海兵、黄晓玲共同演绎《幸福叮当叮》
中国音乐学院在站博士后李清影以深情悠扬的嗓音演绎了《山歌年年唱春光》,作为年轻一代的壮族民歌传唱者,她的演唱既保留了壮族民歌的传统韵味,更融入了年轻一代的理解与创新,歌声真挚,尽显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李清影演唱《山歌年年唱春光》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2024级博士研究生周彬带来了一组刘三姐经典歌谣串烧《心想唱歌就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她的演唱明亮细腻又洒脱,伴随着一曲《多谢了》,所有的演员一同走上舞台,共同演唱起“更有山歌敬亲人”,那熟悉的旋律瞬间唤起全场观众的共鸣,大家随声附唱,将整场讲唱会气氛推向了高潮,真挚的歌声里满是对文化根脉的感恩,对传承使命的坚守。
周彬演唱《心想唱歌就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
演出接近尾声时,郑天雄会长向观众意外抛出了一个环节,他代表广西山歌学会为主讲人张天彤教授现场颁发了聘书,聘请她为广西山歌学会特聘首席专家。黄丽琼老师带着一众歌手上台即兴演唱表示祝贺,张天彤教授激动地接过了聘书,表示一定不负众望,不忘初心,戮力践行,继续将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张天彤教授接受广西山歌学会聘书
演出尾声,全体演员再度登台致谢,悠扬歌声久久萦绕。这场讲唱会不只是民歌盛宴,更是文化溯源之旅。广西民歌以“即兴而唱、因生活而歌”的特质,记录着12个世居民族的交融史,各民族民歌不但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民情、民俗等活动的记载,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且经过世代传唱、千锤百炼,以其丰富的民族特色、多样的类型呈现、浓郁的山野气息、鲜活的生活景象而闻名遐迩。此次讲唱会让我们读懂了八桂大地音乐文化的丰富鲜活,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底蕴。
全场演唱《多谢了》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和主要嘉宾合影
文:刘彤、王泊雅
图:王雨、王泊雅、张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