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中国节·中秋】
国庆遇中秋,各地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诵经典,妙趣横生的国学课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久前,山东菏泽东关小学教室内,一堂“中华诵”国学经典课悄然开始……
老师带着学生们诵读(董潇 摄)
课上,国学老师带孩子走近中秋节,逐句讲解古诗《望月怀远》,用“月”“圆”,帮助大家理解“天涯共此时”的思乡情、团圆意。随后,老师翻开《国庆颂》,生动讲述作者字里行间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开国肇基业,百载成巨龙”,孩子们一起诵读,格外动情。
除品读经典,课堂还穿插了趣味游戏。“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了,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什么是中秋节?”“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老师一面提问一面以绘本为引,娓娓道来《中秋节快乐》的温暖故事。在生动的情节与精美的图画中,孩子们感悟着中秋佳节所蕴含的团圆、感恩的文化内核。
孩子们认真听讲(董潇 摄)
“原来中秋要赏的月,是阖家团圆的‘圆月’呀!”课后,一名学生兴奋地分享着收获。
面塑承匠心,巧手编织的非遗启蒙
故事里的团圆令人向往,而指尖的技艺则令这份向往便的可感可触。前不久,山东淄博桓台蒲公英书院内,面塑老师张燕正带着孩子们体验面塑的魅力,手拿把捏间,把一份份祝福具象化。
在张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很快便沉浸于面塑创作的乐趣中。他们手捧黑、白软泥,通过揉、捏、搓、按等手法,慢慢感受掌心里的变化。张燕穿行于课堂,耐心指导道:“取过泥,就可以用小手慢慢揉,捏要轻轻地。”不一会儿,一块块软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他们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
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图源:大众网)
“面塑艺术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堂趣味手工课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体验面塑,既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将文化的种子深耕在大家心田。”张老师一边操作一边分享,“中秋就要到了,希望孩子们能用上这门手艺,为家人蒸个馍,把祝福‘揉’在里面!”
天涯共此时,在希腊上演的中秋诗会
无论身在何方,每位华人、华侨的内心总有个地方,那里写着“团圆”。不久前,由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指导,雅典中国文化中心、希腊阿提卡省伊拉克利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天涯共此时——中秋诗会”在伊拉克利翁市Ktima Fix公园举行。
活动汇聚了诗歌朗诵、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向希腊观众、当地侨胞传递中国中秋的文化魅力,带大家感受团圆与欢乐。
现场的舞台表演(中希 汪鹏 摄)
演出伊始,北郊少林武功体育俱乐部带来的舞龙、武术表演点燃全场,不少希腊小朋友在台下一招一式地学。随后,6位身着中国民族服饰的歌手上台,献唱《青藏高原》《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经典曲目。古筝演奏家郝雪燕与希腊演奏家Angeliki Pardali合作,将《彩云追月》的古典韵味与《紫罗兰和风信子》的西方浪漫交织交融……最后,全体演员与中希艺术家合奏、合唱《茉莉花》,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我真要落泪了”,一位侨胞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美妙的国风音乐、绚丽的国潮舞蹈、可口的家乡美食,在异乡的我们觉得温暖,提前祝亲友同胞们,节日快乐、和和美美!”
整理:董大正
来源:齐鲁壹点 千龙网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