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袁晴)京津冀区县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30人智库论坛(以下简称论坛)10月12日在北京城市学院举办,来自相关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区县融媒体中心及企业、高校的100余位代表参会。
本次论坛以“数智联动 建设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区域高地”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媒多方力量,旨在推动京津冀区县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高地,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为提升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能。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士新在致辞中对京津冀区县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以用户需求驱动内容创新,实现生产机制迭代升级,巩固和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二是强化技术赋能,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优势和利用首都资源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三是突出效果导向,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以高质量赢得大流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四是发挥区域优势,共育高素质媒体人才,为媒体融合发展与系统性变革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更强大的传播手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整合资源、提升内容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是当下融媒体中心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刘林建议高校与融媒体中心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为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作题为《京津冀区县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研究报告》的演讲。他指出,近年来京津冀区县融媒体在生产传播工作创新、舆论引导、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国际传播等能力建设上取得诸多亮点,但同时也面临体制机制碎片化、内容供给同质化、运营思维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及服务功能偏弱等挑战。为此,应在协同机制一体化、内容生态特色化、营收体系多元化、复合人才专业化、服务能力综合化与地方传播国际化等方面持续着力。
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以《如何让一线编辑记者ai上AI》为题作分享,指出一线编辑记者在高质量内容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他结合实践经验分析AI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工具筛选、成本与“本领恐慌”等挑战,提出降低成本、搭建平台、培训与协同制作等路径建议,并展示光明网在短视频、虚拟主持人、AI国风动画及AR视频等领域的AI内容创作案例。
北京日报副总编辑曹斌以《以大端大号建设为牵引,加快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题做演讲,分享北京日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系统性变革及大端大号建设三个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建华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前经验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科学内涵》演讲中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一种非渐进式变革,由媒介技术突破、生产传播要素创新配置及传播方式颠覆推动,融合发展是量变式的持续性动作,系统性变革是质变式的累积性结果,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后仍将在新的层级继续融合发展。
在圆桌论坛环节,两场以“区县媒体融合发展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亮点、问题及努力方向”为主题的对话交流,汇聚来自全国10余位区县融媒体中心一线负责人与业务骨干,以开放互动的形式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同步举办“北京市区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需求与创新实践”“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与运营模式”“数智时代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三场专题研讨会,传媒学界和业界共50余人参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