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促进版本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推动版本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国家版本馆申请创办了中国版本学领域第一家正式学术期刊——《中华版本学刊》(季刊)。2025年6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两周年之际,《中华版本学刊》创刊号付梓面世。
《中华版本学刊》创刊号
《中华版本学刊》以弘扬中华版本文化,引领版本学术研究为宗旨,设有“文瀚论坛”“版本理论”“版本探研”“红色版本”“域外版本”“珍版撷英”等栏目,研究范围涵盖甲骨简牍、古籍善本、革命文献、方志家谱、钱币邮票、数字版本等古今中外一切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字符号、文脉信息的各类版本资源。
《中华版本学刊》创刊号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充分体现领导关怀,特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专栏。二是特设“开馆专栏”,由“一总三分”馆长分别撰文,介绍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的建设历程。三是集结名家力作,创刊号所选专业文章,作者多为业界翘楚,如李致忠、刘跃进、杜泽逊、张西平、蒋建农等。四是文章所论版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永乐大典》经典版本,也有《红星照耀中国》革命版本;既有少数民族古籍版本,也有中国典籍西译域外版本;既有明清晋商的商业版本,也有战国简帛、清代印章等特殊版本,充分反映了“版本”理念与范畴的拓展。
《中华版本学刊》创刊号所载文章,无论是学术观点还是研究方法,都具有创新性。如对于《永乐大典》,一般认为曾存在两个版本,即永乐原本和嘉靖抄本,李致忠《〈永乐大典〉传本考论》一文,在广泛发掘史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永乐大典》实际上有原本、正本和副本三个传本的学术新见。朱本军《简帛文书与文本选取——战国苏秦事迹再探讨》一文,注重出土版本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照,从版本学视角重审有关战国苏秦事迹的讨论。
《中华版本学刊》以中国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为依托,成立编委会,为学刊发展提供专业支持。编委会委员共计23人,中国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书林、吴尚之担任主任,荣誉主任委员袁行霈、李致忠及七位专家组召集人均受聘为委员。
版本学是中国本土的学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版本学是与时俱进的学问,研究时段不断延展、研究范畴不断拓宽。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中华版本学刊》的创刊,将有力推动中国版本学科建设,促进版本研究的发展。(光明网记者 罗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