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评选表彰发布会,将于10月27日在京启幕。这一聚焦北京广播影视与网络视听行业的表彰活动,不仅是北京影视人的“行业家宴”,更被视作观察本土影视生态的“晴雨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视听艺术评论家专委会主任胡智锋,近日围绕春燕奖的核心价值、春燕奖对北京影视生态的助力作用,畅谈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春燕奖的“双重价值”:让“家宴”有温度,更有专业高度
作为长期深耕影视研究的学者,胡智锋认为春燕奖的底色是“北京基因”,但绝非“地域局限”。它首先是北京影视人的“家宴”——要让本土创作者感受到归属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关注、被认可;但这“家宴”又不是“小圈子聚会”,专业性是其立身之本。
在他看来,春燕奖的独特性在于“扎根北京,辐射全国”。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这里的创作既承载着胡同里的烟火气、城市发展的时代印记,也藏着文化传承的根脉与创新的活力。从行业观察来看,春燕奖对作品的考量会关注其中的 “北京元素”,但更看重这些元素能否转化为普遍的情感共鸣——比如《一路百年》这部讲述北京公交变迁的作品,不只是拍摄“铛铛车”的历史,更着力呈现“市民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共情点,通过老公交司机的回忆、市民挤公交的日常、公交线网覆盖社区等细节,让全国观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与家乡的联结。
作为影视学者,胡智锋坦言自己对作品的观察可能比一线创作者多一分“理性审视”:分析作品时不仅会关注镜头语言、叙事节奏,更会思考作品是否回应了当下社会的精神需求,是否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作方向。但这种理性并非“冰冷的标准”,而是为了通过对春燕奖的解读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让春燕奖既有人情味,又有专业高度。
好作品的“三重维度”:要“扎大地、有温度、见格局”
胡智锋认为好作品的核心应是“扎大地、有温度、见格局”。他强调这三重维度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分析优秀作品时可参考的“三把尺子”,每一把都有具体的考量方向。
“扎大地”是作品的“根基”。胡智锋表示,很多人误以为“扎大地”就是贴地域标签——拍了故宫、胡同,加几句北京话,就是“扎大地”,实则不然。真正的“扎大地”是作品具备“生活的肌理”:台词要像普通人日常说话,没有刻意的“书面化”雕琢;场景要能唤起观众对身边日常的记忆,比如老北京胡同里的早点摊、社区里的邻里互动;故事要能勾连起观众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看完后会说“这像我家的事”“这就是我认识的人”。
“有温度”是作品的“灵魂”。胡智锋认为,“温度”不是靠“强催泪”堆砌而来——不是让角色反复经历苦难,也不是用背景音乐“逼迫”观众哭泣,而是源于对人性的尊重与对情感的珍视。从行业视角判断作品是否“有温度”,标准很简单:观众会不会为角色的困境揪心?会不会为故事里的小温暖感动?会不会在作品中看到人性的美好?以纪录片《中国医生》为例,该片聚焦疫情下的医护人员,镜头没有刻意聚焦“英雄式的牺牲”,而是记录下他们防护服上写的“加油”字迹、休息时靠墙打盹的疲惫、安抚患者时的耐心——这些真实的瞬间,传递出的“医者温度”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在胡智锋看来,真正有温度的作品,能让观众“笑着哭、哭着又笑了”,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共鸣,才是最珍贵的。
“见格局”是作品的“高度”。胡智锋表示,如果说“扎大地”是立足当下,“有温度”是贴近人心,那么“见格局”就是要让作品从“小故事”里看到“大时代”。但“格局”并非“喊口号”——不是让角色生硬地讲大道理,也不是堆砌“宏大叙事”,而是从具体的人和事里提炼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他认为,衡量作品的“格局”,关键看作品是否有“思想的厚度”:能否从一个家庭的变迁里看到社会的发展,从一个匠人的坚守里看到文化的传承,从一个普通人的奋斗里看到时代的力量。一部有格局的作品,能让观众看完后不仅有情感触动,更有精神层面的思考——这也是好作品能“留得下”的原因。
春燕奖的使命:为新人搭“舞台”,成北京影视“名片”
除了对优秀作品的筛选与表彰,胡智锋认为,春燕奖的使命还包含着对行业未来的考量——既要肯定成熟创作者的深耕成果,也要为影视新人搭建起展示的桥梁。北京汇聚了众多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导演、编剧和演员,但他们往往受限于展示平台,难以获得足够关注度。所以从行业培育的视角出发,春燕奖对新人作品的重视,正是其使命的核心体现之一——哪怕制作体量有限,只要故事有温度、表达有新意,就该被看见。胡智锋期待,春燕奖能真正成为新人成长的“助推器”,让北京影视的“新鲜血液” 加速涌现。
对于春燕奖的未来,胡智锋期待它能成为北京影视的“名片”。北京是影视创作的“重镇”,依托“北京大视听”的品牌引领,这里聚集了顶尖的制作团队、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活跃的创新氛围。春燕奖需要将这种优势展现出来:既推出反映北京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的精品,也鼓励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创新创作;既成为北京影视人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的平台,也成为全国观众了解北京文化的窗口。
胡智锋表示,说到底,春燕奖的核心价值应是“为人民服务”——选出老百姓喜欢、能传递正能量的好作品,让观众在影像里看到生活的美好、时代的进步,让行业在对春燕奖的关注中找到创作的方向、前进的动力。这是春燕奖的初心,也是行业对它的期待。他希望春燕奖能“不负初心”,为北京影视行业开一个好头,也为中国影视的高质量发展添一份力。(雷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