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英雄叙事如何从“神性”回归“人性”?现实题材怎样实现“共情传播”?随着第一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获奖名单即将揭晓,围绕上述议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影智库首席专家侯光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结合《特级英雄黄继光》《浴血无名·奔袭》《毛驴上树》等一批春燕奖网络电影类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分享了其对当下网络视听作品创作突破与行业生态建设的深度观察。
从“神性符号”到“人性英雄”,重构叙事逻辑
谈及春燕奖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侯光明指出,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传统模式,实现了三重关键突破。
第一重突破是英雄塑造从“神性”回归人性。以往的作品中英雄一出场就是近乎完美的高大造型,他们的信念坚定,不畏生死,如同神明一般,然而往往缺少作为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迷茫与挣扎,从而使得英雄形象与观众之间仿佛隔离成无形的壁垒,难以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本次春燕奖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主要刻画英雄的成长,如《长津湖》《特级英雄黄继光》等,呈现的并非天生无畏的历史符号,而是在战场上既会恐惧也会害怕的鲜活个体。这种成长型叙事重构了英雄行为的生成逻辑,使英雄行为变得可信可感。
第二重突破是从宏大叙事回归微观叙事。传统历史题材创作中,英雄人物常被宏大事件裹挟,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性符号,而春燕奖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则以细腻细节勾勒英雄人物的人性弧光。如《觉醒年代》中对陈独秀的塑造,剧中并未将他塑造成完美的父亲形象,相反,他早年为革命事业抛家舍业,未能尽到抚养之责,因此陈延年、陈乔年对他充满不信任。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瑕疵与内在矛盾,使他从扁平化的历史形象转变为在家国大义与父子亲情间挣扎的普通人,赋予了英雄更为立体的血肉与灵魂。
第三重突破是从直白宣教回归共情叙事。传统弘扬英雄的作品通常通过大段的台词对白和符号化场景直接传递价值理念,进行直白宣教。此次春燕奖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则以情感为纽带,与观众平等对话。如《长津湖》通过伍氏兄弟的手足情,将抗美援朝的宏大历史转化为个体生命体验,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通过伍氏兄弟的视角真正成为历史的亲历者,跟随他们踏进冰天雪地的战场,感受枪炮的轰鸣,见证生死的抉择。
从“刻板表达”到“多元融合”,丰富北京视听创作生态
在现实题材领域,侯光明认为春燕奖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同样展现了诸多有益尝试,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对丰富北京网络视听创作生态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叙事视角下沉,实现共情传播。侯光明以《种地吧》《外婆的新世界》《毛驴上树》为例,解析这种视角转变的价值:《种地吧》摒弃剧本化设计,以190天真实跟拍记录10位少年种地历程,让观众在长期情感投射中亲身感知“何为农业、何为劳动”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外婆的新世界》打破老年题材的家庭伦理叙事框架,以老年女性“出走与重生”为核心动力,通过外婆的旅途见闻,构建起充满戏剧张力又饱含现实质感的故事世界;《毛驴上树》则以“第一书记与毛驴”的互动为叙事支点,从政策解读到人物关系的视角转换,使严肃的扶贫议题在细腻情感表达中自然呈现。这种与普通人平行的观看视角,消解了宏大议题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让观众更容易共情和入戏。
二是类型元素融合,形成独特叙事风格。现实题材不再局限于单一表达,而是通过跨类型融合打破沉闷刻板印象:《种地吧》结合“纪实+综艺”形态,以长周期跟拍营造真实感;《外婆的新世界》采用“公路片结构+单元剧模式”,并融入轻喜剧元素,以幽默笔触化解沉重议题;《毛驴上树》则将农村题材与轻喜剧结合,通过鲜活的方言对白和戏剧性的人物设定,构建“严肃内核+轻快表达”的风格。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更拓展了现实题材的创作边界,让现实题材不再是“说教工具”,而是兼具思想性与娱乐性的文艺作品。
三是物理真实场景建构,营造叙事场域。环境不再是无名的背景,而是获得了主动言说的能力。侯光明指出,作品中的场景设计已成为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毛驴上树》在真实北方农村取景,斑驳的土墙、堆放的农具、村头的信息栏等细节,共同构成乡村生活符号系统,无声传递地域、时代与人物命运的关键信息;《外婆的新世界》中每个新场景都是触发新故事、遇见新人物、探讨新议题的功能性舞台,场景真实性赋予叙事合理性;《种地吧》更是通过空间变化映射人物成长,少年们从住毛坯房到添置家具,墙上贴的春联从装饰变为情感归属的象征,这个空间不仅是住所,更是情感连接的纽带。
紧扣“北京大视听”导向,实现“接网气”与“有格调”统一
侯光明认为,春燕奖网络电影类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精准把握了网络内容的“双重属性”——既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又坚守主流价值内核,完美诠释了“北京大视听”战略中“守正创新”的要求。
一是引导确立新型评价体系。打破了“前6分钟定律”的流量陷阱,将叙事完整性、艺术创新性与主流价值导向性确立为行业新标杆,引导创作者从“追逐数据增量”转向“创造价值增量”,追求作品的长期文化生命力。
二是倡导类型片元素与主流价值创新融合。春燕奖网络电影类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作品擅长用“个体成长史重构英雄叙事”:《浴血无名・奔袭》以小队作战模式重新诠释集体主义;《毛驴上树》将政策实施中的矛盾转化为喜剧张力十足的人物关系演进。这种融合让主流表达从“宣传”转为“故事”,从“灌输”转为“共情”,既接网气,又有格调,让主流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观众。
三是推动平台赋能,构建良性生态。春燕奖的权威性与平台资源扶持形成联动,为精品内容提供算法加权、专题策划、跨媒介推广等系统性支持,有效破解了纯粹市场逻辑下“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让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作品脱颖而出。北京市广电局通过春燕奖,系统引导创作者把握“既要接网气,更要有格调”的创作原则,确保作品既深入理解网络传播规律,又具备深刻文化内涵,实现主流价值的软着陆与广传播——这正是“北京大视听”战略在网络内容领域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成果。(曾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