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宫辞)丹青染秋,画韵流今。10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主大厅开幕。文艺界、教育界、科技界等百余名代表出席开幕式。本次学术展通过首次完整呈现画家徐冬冬教授50载艺术生涯不同时期的150多幅代表作品,特别是首套中国抽象节气绘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集中亮相,立体表达其创造融通中外绘画语言的探索成果,生动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思考与创新实践。
墨韵泽寰宇 丹青启华章
开幕式以钢琴家刘子钰演奏一曲《月光》作为开场。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杨雄,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韩济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为山,艺术家徐冬冬先后致辞。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现场宣布展览开幕。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凡,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田沁鑫,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徐涟,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荣书琴,一级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张凯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负责人夏泽瀚等中外嘉宾。
站在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和文化演变规律的高度,本次学术展以“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为主题,首次全系列集中展出画家徐冬冬教授历时10年创作完成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大型组画。这是国内外第一套用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语言完整描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宏大艺术创作,以宣纸、毛笔为载体,色彩浓烈、肌理独特,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的深刻体悟,更开创性地构建了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现代抽象艺术语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成果。正如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所认为:“画家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敏锐地发现与揭示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及其生发出的艺术观、社会观、文化观,对于当下的世界文化具有重要启示和普适意义。”
艺脉承古意 抽象立新宗
本次学术展受邀艺术家徐冬冬,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自幼醉心于丹青绘事,深得艺术名家刘海粟、吴作人、刘开渠、王森然等前辈的教导。作品跨度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50年,由意象绘画转入印象绘画、再进入抽象绘画,画风几经突变,充满创新的精神。画品立意宏大、优雅,乃为创造之物,笔墨、色彩神韵非常。特别是,经过二十多年潜心研究,创建了独具风度的中国抽象绘画流派,是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致力于会通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建立以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语言为主旨的中华新型文化,从本土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中生长出具有现代性的抽象范式,从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科学体系与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底层的抽象逻辑思维支撑和文化原动力。
本次学术展以徐冬冬教授贯穿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的绘画作品为主体,完整展出其不同阶段创作的150多幅风格独特的精品画作,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和国内观众见面。从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由意象绘画转入印象绘画、再进入抽象绘画的艺术轨迹,看到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传承、对国际现代艺术思想的吸收,更可以看到他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和坚持将艺术创作融于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不懈追求。正如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为山为学术展撰写的“前言”中所说:“徐冬冬教授秉持‘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之理念,视艺术探索为‘天命’,体现的正是融入几代中国人血液里的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跨界融天地 艺科绽绮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学术展还展现了徐冬冬教授于1997年至2001年期间创作的规模巨大的行为艺术《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这一国际性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积极推动并参与主办,4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文化参赞以及300多所中外图书馆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式。该创作将《徐冬冬画集》一书作为载体,将其放置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中,5年间共有亚、欧、美各国上千家主流文化机构参与其中。据悉,本次展览上徐冬冬教授将推出新画集《心造境》,并计划未来将重走“阳光与和谐的梦想”之路,再次架起中外文化民间交流的桥梁。
学术展现场,还进行了跨界探索。所展播的“新国风二十四节气”系列短片,以现代视听语言重构节气美学,获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现场还展有根据《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抽象组画创作的一组大型瓷壁画《春夏秋冬》,探索从文化本源出发,以当代艺术语言与材料科技赋予中国陶瓷崭新的表达。
鸿儒聚雅识 文脉续芳华
本次学术展由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作为学术支持。开幕式前举行了专题学术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吴洪亮,南京大学原常务副书记杨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罗世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马可波罗控股董事长黄建平,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蔡涛,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裔萼,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陈明,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建军等专家,先后作了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无论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套画作还是这场展览本身,都以其视觉诗篇,邀请每一位观者去感受四季的温度、体察生命的脉动,聆听文明互鉴的共鸣。
1987年,中国美术馆在主大厅为时年28岁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画家徐冬冬举办个人作品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成就一段画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革新佳话。如今,中国美术馆时隔38年后又在主大厅举办《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在学术界掀起如何用创新语言抒写中国故事的讨论热潮。

据悉,《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在中国美术馆1号厅、8号厅、9号厅举办。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