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中国节·重阳】
秋意泼洒山河,正逢登高望远时节。从岭南银杏的金黄画卷到西北边塞的沧桑城墙,从江南园林的温婉文脉到河西走廊的雪域雄浑,这个重阳,让我们跨越地理的界限,追随千年来的登临足迹,在群山的诗意与豪情间,感受中华大地上自然造化与人文积淀碰撞出的回响。

齐山:群山并立,英杰荟萃
齐山,是安徽池州市平天湖畔的山峦群,远观山高齐平、群峦连绵,近看层岩丛生、怪石嶙峋,自古便是江南重阳登高的胜地,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名——千年前的重阳,杜牧登峰远望,将壮志难酬的愁绪写进诗行;爱国名将岳飞亦曾于重阳登临,以“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的绝唱,抒尽家国情怀。
岁月流转,山景依旧。重阳时节,山间银杏染黄、秋菊绽放,今日再登齐山,不再有战乱中的慷慨悲歌,只以“踏秋望远”的闲情,在峰顶俯瞰平天湖浩渺波光,风里既有自然的清冽,更藏着重阳登高“传承千年的怀古与祈福”。

盐池长城关:长城之子,边塞要地
盐池长城关,坐落于宁夏盐池县隋明长城脉络中,是明长城唯一以“长城”命名的关隘,城墙如巨龙横亘、烽燧星罗棋布,古时便是戍边将士重阳登高的去处——边关的重阳从无闲情赏秋,将士们登关远眺,望的是故乡方向,盼的是烽火平息,“三十里一堡,六十里一城”的戍边格局里,登高是乡愁最烈的寄托。
如今烽火已熄,重阳再登长城关,残垣留下了岁月痕迹,却多了几分宁静。踏着秋光登高,看草原染金、长城蜿蜒,不再有“思归难归”的怅惘,只在触摸城墙时,遥想当年将士的重阳心事,让登高的意义,从“守土思亲”变成了“抚今追昔”的安然。

帽子峰:岭南风光,银杏之乡
帽子峰,坐落于广东韶关南雄,是“中国银杏之乡”的核心秘境,一入秋便被8000余株银杏染成金黄,自古便是岭南重阳登高的佳处——800多年前的重阳,杨万里登峰俯瞰韶城,以“茱萸何处不相逢”的诗句,让秋风里的银杏承载起无尽的思念。
重阳再来,七公里观光线路上,银杏依旧铺展着“岭外秋容也自浓”的诗意,只是登高的人换了模样。在银杏树下携老扶幼,赏秋、祈福,不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只将重阳“敬老思亲”的心意,融进登高望远的闲情里,让千年银杏见证着时光流转中的温情。

岘山:襄阳古迹,钟灵毓秀
岘山,为襄阳城南诸山的总称,东临汉水、北望襄阳城,山虽不奇却秀雅天成,自晋代起便是重阳登高的好去处——最早的重阳记忆,是西晋羊祜登高置酒、咏叹山水;到了唐代,孟浩然更于重阳登此山,写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千古名句,让登高多了层怀古的厚重。
重阳登岘山,七层岘首亭依旧矗立,山下羊祜石像静静伫立。循着诗仙足迹登高,远可见楚皇城、古隆中,近可览孟浩然摩崖石刻,秋风里不再有古人的怅惘,只以“踏秋怀古”的心境,在登高时读懂“古今同此景,岁岁念安康”的重阳深意。

上方山:秀丽温润,江南气韵
上方山,坐落在苏州西南太湖之畔,是石湖景区的核心,江南温润气候让这里林木繁茂、四季清润,自古便是吴地重阳登高的优选——古时重阳,文人雅士登此山,沿乾隆御道拾级而上,在楞伽塔下赏秋、在范成大祠旁题诗,让山水间的登高,成了文人雅集的仪式。
今日登上方山,不再有文人的遣怀之作,却能循着古御道感受文脉,在秋日花开的坡地间赏景,将重阳“登高祈福、亲近自然”的本真,藏进山风与草木的清香里,让江南的登高沾上温润的烟火气。

祁连山:绿洲源头,丝路余韵
祁连山横亘甘青之间,800公里山势如天然屏障,冰川融水育出河西走廊绿洲,古时便是戍边者与行旅重阳登高的地方——丝路驼铃里,重阳登高的人,或是望故乡的将士,或是盼归期的商人,山风里的苍茫,藏着无数“登高思远”的心事。
如今的祁连山,冰川仍在、草原依旧,红外相机能捕捉到雪豹的踪迹,丹霞与草原相映成画。登高远眺,不再有战乱与行旅的艰辛,只在秋日的辽阔里,感受“登高望山河”的壮阔,让重阳的登高,从“思归”变成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热爱,时光流转中,不变的是登高时对天地的敬畏与对家国的深情。
文案:任子薇、孙丹凝(实习)
制图:王文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