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中国节·重阳】
一朵绒花,岁岁荣华
丝线缠绕出千年的美丽
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亘古不变

铜线作骨,蚕丝为肉,匠心注魂
搓捻间芳华初现
桃萼绽放的粉,迎春舞动的黄,柳絮纷飞的白
万种风情,诞生于手心的掌纹间
延续在漫长的光阴里
绒花从唐代宫廷中走出
在宋代流入寻常百姓家
明代开始规模生产
至清代盛极一时
《旧都文物略》亦有记载:
“彼时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习”

绒花工艺繁复
从绒线制作到绒花成型
历经十几道工序
重重考验
既是对物的敬畏
也是对艺的传承
绒毛取材于上等蚕丝
本是云锦的边角料
因惜物之念而生
勾条、打尖、传花、整型
指尖轻盈,毛絮飘落
翻手间又是一束春意

绒花最初只作簪花
深入民间节庆后
鸟兽、人物、盆景、建筑
都逐渐成为取材的对象
从鬓间装饰到艺术结晶
绒花以各种姿态
装点着中国人生活里的重要时刻

绒花有南北之分
江南的婉约气韵,京津的艳丽风格
都被编织进蓬松柔软的丝绒中
2006年,南京绒花被评为江苏省非遗
2009年,北京绒花入选市级非遗
技艺与习俗或许略有差异
但守护的是同一颗匠心
当传统技艺遇见现代设计
非遗变成了国潮
“与古为新”的绒花迎来又一轮花期
热播剧集中,一抹亮色惊艳观众
国际时装上,几处点缀打动世界
冬奥赛场里,“唐花飞雪”见证国家高光时刻
绒花如今正与时代共振
向世界诉说着中华文明的魅力

重阳戴绒菊,年年福寿长
重阳将至
不妨采撷一束古意
将百年的匠心化为安康的祝福
书写当代敬老爱老的新故事
文案:任子薇、孙丹凝(实习)
制作:张悦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