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中国节】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菊花因在九月盛开,故成为重阳节的主角。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重阳赏菊的习俗。南宋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说重阳时节整座汴京城无处无菊,无人不赏菊,而菊花品种甚众,如黄色、白色花蕊的“万龄菊”,粉色的“桃花菊”,色白檀心的“木香菊”,还有纯白且花型硕大的“喜容菊”等。

《东京梦华录》中关于重阳赏菊的记载。(图片来源:中华古籍资源库)
不仅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点菊花灯等各种与菊花有关的习俗也在古代重阳时节颇为盛行。
《西京杂记》记载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花)酒。”

《西京杂记》中关于重阳饮菊花酒的记载。(图片来源:中华古籍资源库)
可见,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可追溯到西汉,古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到了宋代,李清照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证明了重阳饮菊花酒习俗的延续。何以看出是菊花酒?对此,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任昳霏解释,东篱一词正是源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由此可见,那年重阳,李清照思念丈夫赵明诚之时喝的正是菊花酒。

《帝京岁时纪胜》关于重阳花糕的记载。(图片来源:中华古籍资源库)
不仅饮菊花酒,古人还会在重阳时吃菊花糕,取步步高升之意。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记述:“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可以看出,宋人制作菊花糕花样繁多。
到了明清,重阳吃糕习俗更加普及。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任昳霏表示,其中的花糕,正是菊花糕。
菊花糕也是重阳时节人们外出登高出游时携带的美食之一。《燕京岁时记》就记载: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武林旧事》中关于重阳点菊灯的记载。(图片来源:中华古籍资源库)
此外,古人还有重阳节前后点菊花灯的习俗。《武林旧事》中记载,重阳节时,宫中“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对此,任昳霏表示,重阳节点菊灯是南宋时期皇宫里的习俗,场面很热闹,是为接下来的元宵节试灯做准备。
(光明网记者 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