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有农谚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深秋时节,秋收、秋种、秋管农事繁忙,柿子、萝卜、秋梨轮番“上新”。而随着天气渐寒,庭院之中已是“满园花菊郁金黄”,枫林之间处处“霜叶红于二月花”,别有一番属于这个季节的韵味。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5件特色文物,以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带你感受浓浓秋意的魅力。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我出现之前,人们借助自然风来吹走稻谷中的杂物,而我使清选谷物的过程从被动利用风,进化到了‘主动制造风’——等稻谷晒得差不多,人们把它倒进我的怀里。我转得呼呼作响,谷粒乖乖下沉,谷壳、草秆被一一请走。我可以自豪地拍着风箱说,颗粒归仓有我的功劳!”
——来自汉风扇车的自述
文物简介:
汉风扇车现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风扇车是一种清选谷物的脱粒工具,在现代农业机械普及前,综合了多个物理原理的风扇车,曾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具。摇动风扇车侧面的曲柄,让风扇转动产生气流,饱满的谷粒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流出,而谷壳、糠皮等较轻的杂物从出风口吹出,谷粒与杂物即可分开,摆脱了“扬谷法”对天气的依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与中国的风扇车相比,欧洲同类装置约在1556年才出现,其进风口设计仍停留在中国汉代的早期水平。直到18世纪中国风扇车传入欧洲,闭合式旋转风箱才在欧洲得到普及。风扇车不仅对欧洲农业机械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也堪称是离心式压缩机的鼻祖,对西方近现代鼓风机械的发明具有一定影响。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李春鹏 统筹:唐颖 雪晓楠 文案:孔繁鑫 张清硕 制作:曾震宇 孔繁鑫 设计:杜丹
更多内容欢迎扫码关注“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