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9日,随着启动装置激活,宋庄生活美学艺术中心的灯光标识璀璨亮起。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一座文化新空间的诞生,更践行了国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打破艺术与大众间的无形壁垒,推动艺术从殿堂珍赏转向日常共生,让美学滋养成为全民可及的精神福利。
以“用艺术点亮生活,做生活的艺术家”为主题的艺术展启幕活动,跳出传统仪式框架,汇聚政策制定者、学界专家、艺术家与媒体代表,围绕“艺术如何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如何实现审美普惠”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直指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关键命题:在物质生活富足后,如何通过艺术赋能实现全民精神丰盈,让文化自信扎根日常生活。
活动以策展人引导的沉浸式巡展拉开序幕,传递出“走近才能理解,融入方显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圆桌对话环节,“艺术破壁”成为热议焦点。“长期以来,艺术被赋予了过多‘距离感’,实则其生命力源于与大众情感、日常生活的深度共鸣。”知名艺术评论家直言,“艺术‘破壁’的核心,是落实文化惠民战略,将‘观赏性艺术’转化为‘参与性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美学受益者。”
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实体载体,宋庄生活美学艺术中心跳出传统美术馆的运营模式,以“美学生活实验室”为定位构建创新生态。中心主理人徐小涵介绍:“我们立足全民美育需求,所有展品均聚焦家居适配、空间融合与情感连接,通过场景化呈现、互动式体验,让艺术走出展厅、走进生活,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元素。”
艺术“破壁”与审美普惠的实现,离不开政策引导、产业创新与大众参与的协同发力,这正是宋庄践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创新。
宋投领导李鹏在致辞中明确:“落实新时代文化发展战略,宋庄艺术区已从艺术家聚集区升级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核心载体。将艺术融入生活,绝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内循环。它更是一个能够驱动产业升级、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产业层面的创新探索为艺术普惠提供了可持续支撑。资深市场观察家表示:“艺术与商业的共生,是践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们探索艺术IP与家居、文旅、数字消费的深度融合,既让艺术创作获得市场动力,又通过艺术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最终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美学产品与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活动高潮环节,“普通人如何成为生活艺术家”的议题引发全场共鸣,呼应了全民美育的时代需求。
生活美学博主,也是本次开幕展的策展人扣子分享道:“艺术,从来不是美术馆里需要保持一米距离的仰望,也不是拍卖行里令人咋舌的数字。艺术,是一种让我们感知幸福、表达自我的能力。你不需要是专业的艺术家,但你可以,也理应成为你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分享道:“‘生活艺术家’的核心是审美主体性的觉醒,与专业技能无关。选择一件设计感餐具、打理一方阳台绿植、坚守生活细节的审美追求,都是对生活美学的践行。这正是全民美育的终极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发现美、创造美,在日常中感受文化魅力。”
宋庄此次开启的美学实践,既是对文化惠民战略的扎实落实,也是对艺术价值的时代重构。它清晰地指明: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馆藏珍品与市场价格,更在于其滋养精神、赋能生活的社会价值。当艺术真正融入千家万户,成为平凡日常的亮色与力量,全民文化自信便有了最广泛、最生动的根基。这场从宋庄出发的美学实践,正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张黎)
